椎間孔狹窄不要隨便伸懶腰

什麼是椎間孔狹窄(spinal stenosis)?

早上起床想伸個懶腰,但是因為一站起來,整隻腳就麻掉,真正開始伸展的時候,疼痛更是加劇,不如坐下來還比較舒服,這是椎間孔狹窄常有的感受。

脊椎的組織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經由不斷的撕裂以及癒合,逐漸使得椎間孔空間越來越小,這種正常的脊椎退化過程稱作為椎間孔狹窄(spinal stenosis)。一般人超過50 歲就容易有椎間孔狹窄的現象,但並非每個人都會有疼痛的症狀,如果椎間孔狹窄而壓迫到神經根,腰椎就容易產生疼痛,嚴重的話屁股會有灼熱疼痛感產生甚至在小腿也會有麻木痠痛的情形。

椎間孔狹窄(spinal stenosis)如何產生?

造成椎間孔狹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主要是由脊椎的三個組織退化造成:椎間盤(lumbar disc),上下的脊椎椎體(vertebral body),小面關節(facet joint),椎間盤在年輕的時候會充滿水分,隨著老化,水分會慢慢流失,分散身體重量的功能逐漸喪失,這時候身體的重量會壓在小面關節上,椎間孔也會因為椎間盤退化而變小。

小面關節承受過多的壓力就會產生關節炎,關節之間的軟骨開始磨損,經過不斷的發炎癒合,關節韌帶變鬆,整個脊椎開始越來越不穩定,退化的速度變快,為了因應磨損而消失的軟骨,身體開始長出多餘的骨頭來支撐身體重量,多長出來的骨頭稱作為 骨刺(bone spur) ,骨刺的增生也會佔據到椎間孔,使得椎間孔狹窄。通常最容易發生狹窄的地方為腰椎第4-5節。

椎間孔狹窄(spinal stenosis)的症狀

有椎間孔狹窄的患者通常沒辦法久站或是長距離的行走,蹲或是坐反而能夠緩解腰椎疼痛,伸直腰椎的動作例如伸懶腰或是過度抬頭挺胸會使椎間孔更加狹窄,神經壓力變大,加劇腰部的不舒服,久了之後甚至出現腳麻無力的現象;由於症狀通常出現在單邊,容易跟周邊血管的病變搞混,兩者進行長距離的行走都會有腰椎疼痛的症狀,但是周邊血管病變的病患休息一陣子就可以恢復(約五分鐘),不需要坐下或彎腰休息,而椎間孔狹窄的病患則需要坐下或往腰前彎腰,且須花上更多時間才能夠緩解不舒適。

椎間孔狹窄(spinal stenosis)的物理治療

無論是否需要開刀,都必須改變動作的姿勢、習慣以及生活方式,更需要物理治療師幫忙設計個人的復健計畫,增加脊椎核心肌肉力量,穩定脊柱。

維持姿勢的重要性

  • 站姿:不能過度抬頭挺胸,檢查是否有骨盆前傾,若是有骨盆前傾就須調整為骨盆後傾
  • 坐姿:貼緊椅背,不要做得太挺直
  • 彎腰:腰椎保持彎曲
  • 拿重物:腰椎以及膝蓋保持彎曲
  • 往上拿東西:不能出現折腰的動作

簡易運動訓練

  • 後腳筋牽拉
  • cat and camel
  • bridge橋式

物理治療運動項目需依照個人嚴重程度安排不同的訓練計劃,一定須經由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判斷是否能做相關運動,才不會使症狀惡化。

參考來源

  1. Lumbar Stenosis : A Recent Update By Review Of Literature,2015
  2. http://www.beatwaelchli.ch/your-diseases/spinal-stenosis/?lang=e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