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置換後該怎麼辦?

文:沈佩玟物理治療師

膝關節怎麼磨損的?

膝關節是由上端股骨光滑的軟骨表面,壓在脛骨頂端由纖維軟骨組成的內外側半月板上,形成的鉸鏈關節。這些光滑的關節表面會隨著時間在交界的兩個端點因爲麼損產生較為粗糙的接觸面。隨著退化破壞軟骨表面,影響關節潤滑液的產生,進一步導致膝關節發炎,導致疼痛與僵硬,尤其是在清晨起床與久坐之後,會有明顯的僵硬感。

這是自然的退化過程,但是當我們缺少足夠的肌肉幫關節分擔壓力會容易導致過早進入膝關節退化的階段。

選擇什麼方式治療?

根據退化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通常會有兩種選擇:

  • 保守治療:注射類固醇、葡萄糖達到止痛消炎與關節潤滑的目的,治療師協助動作控制減少關節壓力,肌肉訓練增加臀肌大腿與核心的肌力,增加關節穩定。
  • 手術治療:當保守治療無法恢復功能時,膝關節全置換是常見的選項。透過手術將關節軟骨與半月版,置換成人工的關節面。術後大概1~2天即可下床出院,通常需要2~3週物理治療協助病人建立應有的活動度、肌力與功能。

術後治療師如何幫助你?

依據介入的時間點,治療師會給予受限的關節使用關節鬆動術增加骨骨脛骨關節角度與髕骨的關節滑動,軟組織鬆動術避免組織沾黏,並增加肌肉的肌力與耐力,包含股四頭腿後臀肌核心等。

置換關節後只代表關節本身沒有結構性上的受損,但是沒有解決原本造成膝關節不正常磨損的根本原因,所以術後的運動訓練是必要,且必須的。

我該做什麼運動 – 如何保養

階段訓練:住院期間以不負重的自主活動與股內側肌等長訓練為主

第一階段(出院~6週):運動前可服用消炎止痛藥配合訓練,運動後的腫痛可以使用冰敷,平日的僵硬可以熱敷協助。

  • 有氧運動:固定式腳踏車,從無阻力開始增加,活動15~30分鐘
  • 恢復角度與肌力:股四頭是主要目標肌群;角度0~110度

坐姿不承重下膝蓋彎曲伸直30下/次;10回/天,膝蓋必須伸到最直

深蹲:注意膝蓋需要彎曲,彎曲角度可逐步增加,可以從貼牆到一般深蹲,站起時膝蓋完全伸直5~10下/次;10回/天

  • 行走調整:從部份承重到完全承重,從拐杖的使用到正常走路
  • 拉筋:大腿後側、小腿,維持30秒~1分鐘,5回/天

本體覺訓練:單腳站(張眼/閉眼):30秒/次,次數不限。/走直線

第二階段(6~12 週):注意:應避免高衝擊與反覆扭轉膝關節的運動

  • 有氧運動:固定式腳踏車,增加阻力到中度與重度/走路訓練
  • 恢復角度與肌力:膝蓋角度完全恢復0~120度

弓箭步蹲到站:誘發臀肌與股四頭肌,5~10下/次;10回/天

深蹲側走:重心隨著移動在兩腳之間轉換10公尺來回 5趟/天

第三階段(12 週及以後):回復運動,增加敏捷與爆發力訓練

免責聲明:有不舒服的狀況請立即停止,並諮詢您的治療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